佛门资讯-佛教新闻
早晚课要修何种法门
2014-05-29 19:29:18 来源:佛学网 浏览:4

一.修行法门有难易之分

 

  我们学佛,不仅目标要抓得稳,方法也要恰好当机(与自己的根机相应)。

 

  在末法时期,离佛已有三千多年,而人平均寿命只有七十岁,在这么短的时间内,如何当生就能成就?尤其我们又是一位在家居士,家庭与事业就占去我们很多时间,实际上用在学佛的时间很少,因此我们做早晚课必须对众多修行法门有所选择,也就是要选对法门。这一点大家要仔细思惟,以免将短短数十年时间虚耗空过。

 

  一般来说,学佛有两种法门:普通法门与特别法门。

 

  所谓普通法门又称通途法门,也称难行道;特别法门又称为凈土法门,也称为易行道。

 

难行道——普通法门(通途法门)

 

  通途法门要修到能了生死,第一要断见思惑,见思惑断了之后才证罗汉果。如果要成佛,就要断尘沙惑、断无明惑,可以说是非常困难。

 

  天台宗说「七贤七位障初机」。「七贤七位」中,最高的果位是「阿罗汉果」,要修苦集灭道。其中,光是「苦、集」就要对苦、空、无常、无我的道理,了解得非常彻底,对于集因缘生的道理也要懂。

 

  依天台宗的说法,初学佛时最起码要修五停心观,修完后要修四念住,四念住修完后修四加行,修完四加行才证初果,然后才二果、三果、四果阿罗汉。

 

   什么是五停心观呢?老法师说:「贪心重的人要修不净观;容易生气,瞋恚心重的人要修慈悲观;愚痴心重的人要修因缘观;散乱心重的人要修数息观;若是业障重的人要修念佛观。」

 

   至于四念住,第一观身不净;第二观受是苦;第三观心无常;第四观法无我。修四念住可以伏惑,见思惑可以伏住,但还不能断。

 

   五停心观与四念住,是修「止」与「观」。依天台宗来讲,两者修成都还是「外凡」,也就是「资粮行」;「止观」修好才能修四加行,要到四加行修毕才是属于「内凡」。

 

   四加行就是「暖、顶、忍、世第一」。

 

   「」的意思好比我们爬山爬到半山腰,身体会热;也类似从前钻木取火时的摩擦生热一样。之后,再往上爬,爬到了山顶,就叫做「」。到了顶之后就有境界风、顺逆之风,对于顺境、逆境是否能够「」可于心,要是对于境界起贡高我慢、洋洋得意,那就无法再进步。如果在这个顶上能够「忍」,再往前进就叫「世第一」。「世第一」之后,才进入初果「须陀洹」。

 

   初果「须陀洹」意为入流,入圣之流,入圣流后,六根不会随六尘而转。例如听声音,听了一音,余音就听不入了,也就是六根不入六尘,六根接触六尘时不生六识,这是一种空。到了这个阶段才叫做见道,断了八十八品见惑。佛经有比喻,要断这八十八品见惑就像是要断四十里瀑流,非常困难。

 

   初果以后的二果要开始断思惑。思惑有八十一品,大略可分为九品,也就是上上品、上中品、上下品、中上品、中中品、中下品、下上品、下中品、下下品等。证得二果就是断了思惑的前六品,又叫「一来」,人天一往来,也就是人间、天上各一往来。

 

   三果「阿那含」,就是断了九品的思惑,也就是六欲天以下的见思惑、欲望都断了,包括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,身见、边见、见取见、戒禁取见、邪见等完全断除,也就是移种子,将欲界的种子完全根除,不会再到欲界来轮回生死。

 

   初果叫做「见道」,二果、三果都叫做「修道」,四果阿罗汉又叫做「无修道」(无学),也可以说无念,即所谓「所作已办,不受后有,梵行已立,我生已尽」。

 

   佛经上说,从我们开始修行到证阿罗汉果位,若是利根的人要三生;若是钝根的人则要六十劫。这实在是很长的时间。三生亦有另一种讲法。例如舍利弗,他就是在拘那含牟尼佛时修外凡资粮位,到了迦叶佛时修内凡加行位,到了释迦牟尼佛时才证初果、二果、三果、四果,这样遇到三位佛叫做「三生」,所以说非常困难。至于钝根六十劫,前二十劫修资粮位,中间二十劫修加行位,到后面二十劫才证果,非常困难,不是我们末法的博地凡夫所能做的。

 

   由上可知修通途法门必须纯靠自力,并且必须经历长久的时间,才能了脱生死,难度很高。

 

易行道——特别法门(凈土念佛法门)

 

   所谓易行道,就是凈土念佛法门,它是一种兼靠他力的法门(自力与他力合在一起,而以他力成分较大)。

 

   凈土念佛法门出自净土五经,为历代祖师高僧大德所共弘扬,修起来非常殊胜。

 

   净土法门为什么会这么殊胜?其它法门叫自力,净土法门叫他力(或者说自力和他力合在一起也好,他力成分较大,自力成分较小)。

 

   阿弥陀佛因地修行时,发了四十八大愿。其中第十八愿说:「设我得佛,十方众生,至心信乐,欲生我国,乃至十念,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。」这一条愿文,告诉我们念佛法门就是他力的法门。

 

   今天我们会信阿弥陀佛,会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会念这句佛号,都是靠佛在十八愿里面给我们成就。至心信乐就是信,欲生吾国就是愿,乃至十念就是行,因此信愿行也是阿弥陀佛成就给我们的。

 

   修行成佛的路就像汪洋大海那么宽广、浩瀚无边,用我们的力量无法游过去;这不可思议的念佛法门有阿弥陀佛的愿力、佛力、慈悲让我们做依靠,它就像是一条靠在岸边的大船,我们只要坐上船,这条船就会载着我们,从烦恼的此岸度过生死海,到达涅盘彼岸。

 

   我们所以能到达彼岸,就是靠这条大悲船的力量,可说完全是他力,自力只是你爬上去的那一步。

 

   净土法门如此微妙,所以叫做难信之法。

 

   由上述可知,念佛法门的确称得上特别法门。

 

   它的特别之处在于:学者只要具足信愿行三要素,靠佛威神誓愿之力摄受,即可一生成就净业、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;一旦往生彼国,立即获得不退转果位,虽然距离成佛为期尚远,但也可说是解脱在望。不像通途法门,必需纯靠自力了生死,又需多生多劫的努力才能修到不退转,要想成佛更需三大阿僧祇劫、无量久远的时间,彼此难易实有天壤之别。

 

二.法门要善于抉择

 

选择修行法门需考虑的因素

 

  人身难得:前面提到过人身难得。佛经上说到人身难得,有三种比喻。

 

  第一种比喻为「掌上土」。我们抓起一把泥土然后放掉,可以得到人身的机会只有留在指甲缝那样少的数量,失去人身的机会却大得像整个大地的土,这样的比率可以说不成比例。

 

  第二种比喻为「盲龟穿孔」,海底的盲龟每一百年浮出水面一次,而且要正好穿过浮在水面上穿孔的木头,这样的或然率也可以说相当不成比例、机会相当渺茫。

 

  第三种比喻是「金山穿线」,金山上拉一条线,而这一条线正好要穿过金山下的针孔,这样的或然率也相当低。

 

  时间因素:诸上善人要仔细想,在这末法时期,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,寿命又如此短促,又是一个在家居士,能够拨多少时间来学佛?所以修行的门路要认清楚,不要随便选个法门修。

 

  适应自己的心性:法门的选择也要适应自己的心性,要看自己对那个法门比较有兴趣。

 

  难易的考量:考虑上面所说「修行的难易、成就的快慢」。

 

  以上这些是末法众生选择修行法门之时,应具备的认识与应考虑到的因素。

 

正确的抉择

 

  当然佛讲的八万四千法门,每一法门都可成佛,但是有快慢难易之别。

 

  如前所说,通途法门很难学完、很难成就,若不能了脱生死,学那么多也没有用。若是选择念佛法门,则一天到晚都念佛就好,非常容易。有智慧的人既知人身难得、佛法难遇、光阴有限,自然应该舍弃又难又慢的通途法门,选取又快又易的念佛法门。

 

  净土法门只靠念佛就能得度生死,有智慧的人才信得了净土念佛法门。所以阿弥陀经中,把念佛法门称为一切世间难信之法。

 

三.念佛是一切法门之王

 

  净土法门、念佛法门是一切法门之王。

 

  其实,本师释迦牟尼佛,以及八大宗派,还有很多高僧大德,也一再提起,要众生多念阿弥陀佛,亦即劝众生要修念佛法门。

 

  依天台宗来说「教宏天台,行持净土」,天台宗的祖师,很多都是念佛往生。本师释迦牟尼佛,夜睹明星、证得正觉之后,「三七思惟说华严,不动寂场说鹿苑,三十除粪说阿含,转教适才说般若,开权显实说法华。」几乎都教我们念阿弥陀佛

 

  例如,华严经到最后,普贤菩萨导归净土,往生极乐世界。

 

  若依方等经来讲,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,教人念阿弥陀佛;再如龙树、马鸣菩萨一样提倡念佛

 

  法华经中药王品也是劝人念佛往生极乐世界。

 

  大致来说,八大宗派都有教人念佛。例如,禅宗也说,一切修行以念佛为最稳当,念佛的人比较少着魔,或是神经兮兮。

 

  因此,念佛是一切法门之王,叫做「王三昧」。

 

四.抉择后要一门深入

 

  佛遗教经有说「制心一处,无事不办」,这句经文告诉我们,若能一门深入则无事不办,亦即只要一句佛号认真念下去一定有成就。此处为大家举个例子,互相勉励:

 

  彰化县北斗镇有一位王居士的父亲,往生那一年虽然已经八十九岁的年纪,还自己耕作五、六分田地。他不会唱赞也不会诵经,只会念一句阿弥陀佛,并且自己发明一个念佛的调,很用功的一直念。

 

  在往生的三个月前,他看见莲花三次,并且预知时至,极乐世界派人来,通知他再过一个月要带他去西方。

 

  到了要走的那天,还下来做功课,四点做到六点,做完功课再去洗澡,把衣服鞋子都穿好,然后叫他孙子打电话要家人全部回来。孙子说:「爷爷!大家都很忙,没什么事叫他们回来做什么?」老菩萨说:「怎么没事?我要走了,叫他们都回来?我骑自行车到北斗市场买菜回来给他们吃。」要临终了还去买菜,多自在呀!

 

  就这样没病痛的走了,安安详详、笑嘻嘻的被佛接去了。

 

  修行就是要这样,要一门深入、要老实念佛、一心不乱的念佛。不可东修一些,西修一些,到最后都没成就。以念佛为正行;其它助行,譬如持咒,就单持一咒,看是大悲咒还是往生咒,诵经亦是一样,每日都诵同一部经。若能如上述王居士父亲的例子一般,一门深入的修下去,绝对今生往生极乐世界,希望大家互相共勉。

 

 
版权所有:佛学网 佛学QQ群一:8424444 佛学QQ群二:5560444